怎么“降碳”:提高车辆电动化转型

汽车产业如何达到 " 碳中和 " 目标,是一场 " 大考 "。

近日,由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主办的 " 问路碳中和—— 2023 汽车碳中和峰会 "(下称 " 会议 ")在广州举行。会议针对如何推动汽车产业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话题,进行了产业交流、产融实践方面的探讨,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其实中国作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以及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到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而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

汽车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其实对于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汽车产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7.3%,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70 年,全球汽车使用量相较 2020 年翻一番,汽车保有量增长 60%,汽车产业减排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在会议上表示,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着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能源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 具体而言,中国汽车产业要全面推动技术变革、制造升级、质量提升,统筹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发挥‘领头羊’的产业引领作用;要当好绿色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和先行者,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要推进国际国内协作交流,加速汽车产业全球化之路。" 谢戎彬说道。

而汽车产业实行这样的优化和调整,也是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在会议上表示,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脱钩的拐点就是碳达峰。为此,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也表示,汽车产业碳中和,既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既要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的不断跃升,也要持续加速全球化进程,更好融入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体系。"

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的总体目标之下,汽车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车减排效果明显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 " 压轴戏 ",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显示,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一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要低至少 40%。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预测,通过车辆电动化转型以及相关减排措施,2030 年,我国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能够缩减至 10.3 亿吨,到 2060 年能够缩减至 1.6 亿吨。

在郭孔辉看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都有助于达成 " 双碳 " 目标。2023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620 万辆,同时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正在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今年有望达到 36%。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项目研发还在继续。

例如郭孔辉在福建的科研团队,就在对汽车动力系统、智能网联系统、先进 " 三电 " 系统、汽车运动平顺性控制系统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和服务汽车产业碳中和。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从使用阶段向生产阶段过渡,重点落在汽车供应链的材料、零部件的生产环节。

根据麦肯锡报告,预计到 2025 年,电动汽车材料和制造环节碳排放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总排放量将提升到 45%;到 2040 年,绿色能源成为主导能源时,该比重将会达到 85%。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企业在能源减碳上 " 下功夫 "。

" 国家能源电力近年来的低碳转型颇有成效。"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院院长兼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碳中和研究所所长赵勇在会议上表示,目前,华能的技术体系是在构建源头零碳替代,也就是用零碳的新能源来替代燃煤和燃气发电,在发电过程中减污降碳,通过提高效率和应用一些污染物脱离和补碳技术,终端再进行补碳固碳,打造一个全链条的低碳体系。

这样的新型电力系统,如果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将有助于电动汽车的进一步节能减排。

不过,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技术依赖国外软件、市场占有率较低、动力电池所需的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赖度较高、驱动电机的质量稳定性等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赞峰表示:" 我们要持续营造支持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以科技创新支撑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引导汽车消费端的低碳升级;要推动汽车产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要践行央企责任,推动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机动车鉴定  机动车评估 机动车鉴定机构 机动车评估机构 机动车鉴定公司 机动车评估公司 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 机动车鉴定评估公司 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汽车鉴定  汽车评估  汽车鉴定机构  汽车评估机构  汽车鉴定公司  汽车评估公司  汽车鉴定评估机构  汽车鉴定评估公司  汽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车辆鉴定  车辆评估  车辆鉴定机构  车辆评估机构  车辆鉴定公司  车辆评估公司  车辆鉴定评估机构  车辆鉴定评估公司  车辆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机动车价值鉴定 机动车价值评估 机动车损失鉴定 机动车损失评估 机动车贬值鉴定 机动车贬值评估 机动车事故鉴定 机动车事故评估 机动车泡水鉴定 机动车泡水评估 机动车火烧鉴定 机动车火烧评估 机动车维修质量鉴定 机动车维修质量评估 机动车痕迹鉴定 机动车痕迹评估 机动车交通事故鉴定 机动车交通事故评估 

 汽车价值鉴定 汽车价值评估 汽车损失鉴定 汽车损失评估 汽车贬值鉴定 汽车贬值评估 汽车事故鉴定 汽车事故评估 汽车泡水鉴定 汽车泡水评估 汽车火烧鉴定 汽车火烧评估 汽车维修质量鉴定 汽车维修质量评估 汽车痕迹鉴定 汽车痕迹评估 汽车交通事故鉴定 汽车交通事故评估 车辆价值鉴定

 车辆价值评估 车辆损失鉴定 车辆损失评估 车辆贬值鉴定 车辆贬值评估 车辆事故鉴定 车辆事故评估 车辆泡水鉴定 车辆泡水评估 车辆火烧鉴定 车辆火烧评估 车辆维修质量鉴定 车辆维修质量评估 车辆痕迹鉴定 车辆痕迹评估 车辆交通事故鉴定 车辆交通事故评估